34780_216735_651274.jpg

 


  一支以血性創造了傳奇的軍隊,今天是否還充滿血性?
  和平日久,這一問題對軍人的拷問愈加突出。
  而今,世界遠沒有到鑄劍爲犁之時,戰爭的準備一刻也不能放鬆。無論戰爭樣式如何變遷,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,軍人必然離不開敢打必勝的血性。居安思危,忘戰必危!激發鐵血精神,激活高昂士氣,時不我待。
  沙場點兵,記者一直在觀察:今天,我們加速邁向強軍目標,戰鬥精神的鍛造又面臨怎樣的課題和挑戰?
  戰鬥精神喊在嘴上、掛在牆上,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。一場大戰,問你是否敢擔當——
  勝利是拼出來的,不是等出來的
  「首戰用我,用我必勝!」這句喊了千百遍的口號,如今卻在某驅逐艦支隊官兵的心底掀起無盡波瀾——
  盛夏時節,一場三軍聯合演練拉開戰幕,支隊兩艘戰艦擔當重任:重慶艦打響「第一槍」,長春艦擔綱「壓軸戲」。
  然而,此番出徵不尋常:
  ——這是重慶艦的最後一仗。服役已滿30年的這艘老艦,退役命令即將下達,拖著老邁的「身軀」,去打從沒打過的導彈連射,風險誰來擔?
  ——這是長春艦的第一仗。這艘接裝不到半年的最新型驅逐艦,全訓才完成了一半,還沒「畢業」就要用全艦隊從沒打過的新型導彈,攔截全艦隊從沒打過的新型靶彈,萬一打砸了怎麼辦?
  首戰真用我?支隊上下議論紛紛……
  支隊領導心裡也懸了一把劍,但他們的回答卻是擲地有聲:「甭管要退役的還是剛入列的,是戰艦就得能打仗!」
  那一天,老艦4發連射、新艦左右開弓,打出了驚天動地的滿堂彩。
  這一仗,打出了艦隊的新紀錄,也打出了官兵們對戰鬥精神的新思考——
  東海艦隊政委王華勇談了自己的見解:「準備打仗,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,但這些問題不能成爲推脫任務、不敢打仗的藉口。藉口就是戰鬥精神的缺口!戰鬥精神喊在嘴上、掛在牆上,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。越是和平日久,越是要錘煉不怕死、敢擔當的精神。」
  縱觀我軍戰史,恐怕沒有哪一場仗是等到萬事俱備再開打。等裝備、等人才、等訓練水平提高,敵人會等嗎?勝利是拼出來的,不是等出來的。假如我們今天不去面對生死考驗,明天戰爭來臨,我們拿什麼去保衛國家?!
  「每一場戰鬥都是充滿危險的生死較量,沒點血性可真不行。」南空某航空兵團團長郝井文記憶猶新:那一次,空軍數十支精銳「論劍」大漠。藍方地面導彈部隊手握防空利器,撒開天羅地網。
  「都說藍方裝備很先進,我們沒勝算,我偏不信這個邪!」郝井文率領紅方戰機編隊,凌厲出擊。
  「1架、2架、3架……」仰望呼嘯而過的戰機,防空陣地上的對手怎麼也想不通:戰機無論從哪個方向來,都難逃「電子眼」,怎麼就被突破了呢?
  當晚,藍方指揮員一臉虔誠走進郝井文的房間,說:「啥條件都行,但是你得把突防的秘密告訴我!」
  「我們就是從眼皮底下鑽出來的。」郝井文道出當時的情景:戰機超低空飛行,擦著地面突進,機艙內的指示燈持續告警,飛行員一丁點兒動作都不能錯……
  頓時,對方大吃一驚:「你這是玩命!」
  郝井文斬釘截鐵:「我這是打仗!」
  有上刀山的排頭才有下火海的排尾,綿羊帶不出獅子的軍隊,血性是來自生死關頭的追問——
  戰鬥精神的「執行力」從哪來
  都說血性關乎勝敗,那麼,戰鬥精神的執行力從哪來?
  出航歸來的某潛艇支隊331艇內燃機技師劉雁武,難忘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——
  水下深潛,潛艇的一個管路門頭突然爆裂,高壓的海水像子彈一樣射進艙內……
  「當時的情形萬分危急!」劉雁武回憶說,損管的艙室內存有蓄電池,一旦被海水浸泡,就可能產生大量劇毒氣體,後果不堪設想!
  不能棄艙,只能搶修!
  可是,誰來修?水位急速上升,向艙內的高壓電路板逼近,一旦淹沒電路開關,留在艙內的人頃刻間就會被電死!
  生死關頭,隨艇出航的時任副支隊長吳英軍、副政委張愛民,帶著劉雁武和電工班長向健留了下來。
  「其他人馬上撤離!咱們4個在這搶修,要死就死在一起!」兩名大校、兩名士官,與死神開始了賽跑。
 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臉上已分不清是水是油是汗。
  突然,向健一聲喊:「堵上了!」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盯向了電路板。
  而此時,水位已升到了開關下,只差一指頭……
  說到這,劉雁武已是眼眶濕潤:「當兵23年了,我相信一個理兒,跟著這樣的指揮員,再難的仗我也敢打!」
  「戰鬥精神的執行力從哪來?有上刀山的排頭才有下火海的排尾!」某潛艇支隊政治部主任周建明一語道破。
  某支隊組織戰鬥精神講座,一位參過戰的老戰士說了這樣一段話:「打起仗來,戰士們看的是班長,班長看的是連長,一級看一級,如果當官的怕死,就沒人瞧得起,指揮也不靈。」
  一級看一級,戰鬥精神才會產生裂變效應。
  第二砲兵某旅「導彈發射先鋒連」政治指導員樂焰輝常對官兵們說一句話:「如果有一個連隊去參戰,我希望是我們連;如果有一個人作出犧牲,我希望那就是 我!」全連5公里武裝越野,扛圓木、背沙袋、涉深水、越壕溝……行進間,上士李靖峰不慎劃破手臂,血染徵衣,軍醫擔心失血過多勸他放棄,李靖峰大吼一聲: 「我流的不是血,是汗!」轉身又沖進大雨裡。
  看著這個剛入伍時還裝病躲訓練的兵如今豪氣衝天,樂焰輝心也熱了:「你小子有血性!」
  莽夫不是真正的勇者,沒有天生不怕死的軍人,過硬的戰鬥精神來自於艱苦訓練的磨礪——
  追尋「血性」背後的理性
  「一號發動機故障!」
  警報聲響徹駕駛艙,機長、某航空兵團副團長彭宏全蹙緊了雙眉。
  怎麼辦?飛行手冊上寫得明明白白:「立刻關車,就近著陸!」
  怎麼辦?20分鐘後,這架預警機將引導戰機編隊展開海上超低空突防,一旦返航,整個行動就將前功盡棄。
  「繼續飛!」飛機掙紮著在任務空域盤旋,預警信息飛向海天之間……
  迫降!此時已是子夜。
  沒有導航台,著陸如同「盲人過河」;跑道距離短,滑停好似「懸崖勒馬」……
  難關難不住勇者,電光石火間,巨大的預警機穩穩地停在了跑道的盡頭。
  「啥叫勇敢,那是心裡有底!這底氣是練出來的,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有準備。」彭宏全說起此事唸唸不忘,「藝高人膽大」靠的是平時練就的功夫,每一次上天都是瞄準最大極限練兵:最大起飛重量、最長續航時間、最多引導批次……
  穿越風雨,才練出了大國鐵翼。
  追尋「血性」背後的理性,不怕死的精神和士氣不是與生俱來的,需要長期艱苦訓練的磨礪。正是靠著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,才鍛造了官兵們鋼鐵般的意志和應對複雜艱難局面的良好素養。
  在某航空兵師的辦公樓前,一塊巨石迎面佇立,一個血紅色的碩大「敢」字鐫刻其上,注視著這裡的軍人。
  誰敢橫刀立馬?師長景建峰指著1983年出生的飛行員許雷告訴記者:「這小子不簡單!」
  那一次演習,要攻擊「敵」方導彈陣地,唯一的選擇就是貼著江面突防,然而江上橋樑如同絆馬索,誰敢冒這個險?
  許雷一推操縱桿,一頭紮向江面,反覆拉起、俯衝,一路航跡就像「蛙跳」,愣是在重重障礙中鑽了進去。「別看他新戰機飛行時間只有140小時,超低空飛行技術和攻擊戰術都是一流的。」景師長說。
  聽到這個評價,剛剛駕機落地的許雷卻搖搖頭:「朝鮮戰場上,師裡的老一輩飛行員,飛行時間才只有50多小時,就敢上天斗強敵,打下了15︰0的空戰奇蹟,和前輩比,我還差得遠。」
  在許雷看來,戰爭樣式變了,勇敢的內涵也在變,過去靠的是「刺刀見紅」的虎狼之氣,現在不僅要有鐵血精神,更要學會「體系之勇」「信息之勇」。

     .......

     (轉至原文出處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長春艦 服役 首射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.Lum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