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介石早已深知中日必有一戰,而中國須有待實力加強。一九三七年,爲使日軍不能速決,蔣介石決定開闢上海戰場。淞滬會戰期間,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中華兒女成仁取義,一吋山河一吋血。中國軍隊傷亡達三十萬人。
  
  今年是抗日戰爭著名的「八一三」淞滬會戰七十週年。這是一段由於各種原因被淡化了的特別重大事件。  
  撥開迷霧,回望歷史,可以發現淞滬會戰規模之巨大,過程之持續,傷亡之嚴重,戰鬥之悲壯慘烈,不僅在中國抗戰史上絕無僅有,而且在中外戰爭史上也十分 罕見。正如馮玉祥將軍所說,「在上海戰場上,一百里以外看著,半邊天都是紅的……我們的隊伍每天一師一師地、兩師兩師地加入前線,有的師上去之後三個鐘頭 就死了一半;有的堅持了五個鐘頭就死了三分之二。這個戰場是個大熔爐,填進去就熔化了」。淞滬會戰可以毫不遜色地名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大戰役。   
  
  這次會戰也與蔣介石製定和指導的中國抗戰大戰略有密切關係。蔣介石抗日的決心,實際上可從一九二八年五月三日說起。當時,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, 率國民革命軍北伐。當軍隊進抵山東濟南時,倭國田中義一內閣,據其「東方會議」所定的「對華政策」,藉口保僑,派第六師團入侵濟南,阻撓北伐。日軍無視國 際公法,擅行軟禁中國外交部長黃郛,以挖眼、割鼻等手段殘殺中國外交特派員蔡公時,並濫殺我外交署所有員工和濟南市民,造成「濟南慘案」。稍後又伏擊依約 撤出濟南的中國官兵;屠殺留在醫院的北伐軍傷員。蔣介石在五月九日的日記寫道:「余自定日課,以後每日六時起床,必作國恥紀念一次。勿間斷,必至國恥洗雪 爲止。」  
  蔣介石對「濟南慘案」的痛楚刻骨銘心。他看出倭國的目的,一爲阻撓中國國家統一,使中國失去變得強大的機會;二爲儘量引發中日正面作戰,而尋求滅亡中 國之機會。自「濟南慘案」到「蘆溝橋事變」全面抗戰爆發的這段時間,美國魏德邁將軍曾稱爲中國的「黃金十年」,儘管這十年中國內憂外患,紛至沓來,歲無寧日。

   ......

   轉至文章出處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蔣介石 抗日 戰爭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.Lum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